觀勢論道,一文盡攬招行2023年投資策略報告會精華(上)


3月3日,招商銀行舉辦以“觀全球大勢 論財富之道”為主題的2023年投資策略報告會,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泉果基金創始人王國斌、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高毅資産首席投資官鄧曉峰、運舟資本週應波等大咖同臺論道,分享大類資産配置策略,探討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投資機會,共同解碼財富奧秘。


2023報告會1.jpg

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王晏蓉總經理在開場致辭中表示,2009年起,招行私人銀行率先在全國舉辦投資策略報告會,至今累計超過千場,形成了系列化的專業品牌。報告會讓專業聲音被更多人聽見,營造更健康的財富管理生態,幫助客戶把握趨勢、理性投資,協助客戶作出理性投資決策。


2023報告會2.jpg

她表示,2023年既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後疫情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觀勢論道”顯得尤為重要。“優勢永遠趕不上趨勢,唯有誠心研究、踔厲奮發,方能不落後於趨勢,不負於時代。”


下文采擷投資策略報告會大咖觀點精華,明辨經濟復蘇階段,探求投資市場趨勢。(完整觀點請點擊文末海報,識別二維碼進入直播回放頁面。)



丁安華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最艱難的路已經趟過

2023報告會3.jpg


疫情已經進入低流行水準,春節也沒有出現第二個高峰,經濟增長重啟的時間比大部分機構預測來得早、來得快。各大機構紛紛上調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招商銀行研究院將中國經濟2023年增長預測上調到了5.6%。


看海外

疫情三年期間,中國的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提升。一方面是因為全球工業鏈紊亂,中國極具韌性的産業鏈替代了部分海外生産;另一方面,海外政府對居民提供現金補貼,財政刺激提升了商品需求。今年大家認為美國經濟會放緩,甚至有可能陷入衰退;生産替代和海外補貼效應也開始消退,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有可能會降低。在週邊需求收縮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增長或許只能通過內需來實現。


看國內

內需增長的關鍵是私人部門,尤其是居民部門。疫情三年當中,居民部門的資産負債表在收縮,貸款增長乏力,資産分佈也有一些變化——銀行儲蓄存款份額上升(去年一年居民儲蓄存款增長了7.3萬億),其他科目在減少,包括消費、股票/基金投資、房地産銷售等,我們要扭轉這種信心偏弱的趨勢。今年消費場景恢復,出行限制消除;結合歐美的情況來看,經濟重啟之後就業的反彈非常迅猛,對於國內經濟我不是特別擔心。全國各地方的兩會在1月基本上開完,地方政府在制定經濟發展目標時,都有一種進取心態,全力保經濟增長。


看未來

從週期角度來講,今年中國經濟毫無疑問處於上行週期;週期的高點和經濟恢復的力度,取決於私人部門收縮型經濟行為的轉折和調整,這裡存在很大的機會。我們當前面臨的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格局,是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少有的良好時間窗口,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最艱難的路前面已經趟出來了,所以今年的經濟從政策到市場有“蜜月期”的可能性,我們希望這能成為現實。



洪灝

 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週期的復蘇

2023報告會4.jpg

週期正在修復

我們做了大量經濟週期量化運作的分析,發現宏觀經濟變數同時有規律地向同一個方向以既定的節奏運作,每三到四年就會出現一個低點,比如2008年、2011-2012年、2014-2015年、2018年底,最後是2022年四季度。從最新的數據看,一些宏觀指標已經調頭向上了,比如M1狹義貨幣指數、上市公司盈利同比的增長、恒指和A股。

指數、螺紋鋼現貨價格都在向上,這就是週期的修復。從模型看,恒生指數從2022年的11月份往上修復,目前只修復了三分之一左右。


藏匯於民

我們看到市場上有一些爭論:過去三年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不斷出口,貿易盈餘達到2到3萬億美元,為什麼央行的外匯儲備沒有明顯上漲,這些錢去了哪?我們注意到,去年銀行結售匯規模降到了歷史最低,也就是説,其實大家出口換回的美元都捂在手裏。當前全球美元供應緊張,美元幣值上漲。中國國門重新打開,如果我們的美元儲備融入全球的貨幣體系裏,美元供給上升、幣值走弱,對各類風險資産,包括大宗商品、黃金,都應該是利好。


經濟數據好于預期

中國經濟已經過了週期底部,開始修復回暖。最近的數據好于預期:PMI達到十年最高,百城房地産銷售量漲了15%,過年期間消費、票房、出行人數都回到疫情前的90%左右,M2廣義貨幣同比增長已經回到了12%,經濟週期應該會進一步修復。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各有各的麻煩,如果今年弱美元的趨勢進一步強化,我們認為亞洲新興市場包括中國股市還是有機會的。



王國斌

 泉果基金創始人



風浪越大,魚越貴

2023報告會5.jpg

我想用三句話來描述這個市場。“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所有週期都會有結束,新的高品質發展的週期已經到來;“早春寒料峭,春耕正當時”,倒春寒的時候進行春耕,是最恰當的時機;“風浪越大,魚越貴”,這是電視劇《狂飆》裏高啟強的一句話。“十四五”會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升值空間,我們統計了各省市今年經濟增長的指標,最低的都是5%,各地都鉚足了勁,為實現5%的經濟增長目標努力。


如何看待當下市場?

證券化率:巴菲特判斷一個市場有沒有泡沫,以證券化率120%為標準,現在美國的證券化率達到145%,而中國股市2022年的證券化率只有65%,有較大發展空間。

消費:三年抗疫已成過去式,生産生活場景全面恢復。

投資:經歷了兩年的深度調整,房地産市場在政策支援下已企穩。

出口:出口需求趨弱,接下來會有反彈。去年疫情期間國外很多企業搶庫存,導致後續訂單減少;一季度以後庫存將消化完畢。

流動性:易松難緊,利率長期向下趨勢確認。

城鎮化:城鎮化率仍有提升空間,京津冀、粵港澳、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進入新階段。

産業鏈:仍有巨大優勢,手機、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新領域做成全球第一。技術封鎖雖然給創新帶來了壓力,但國內企業的市場環境反而變得好,從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競爭。企業創新暗潮涌動,2021年全球專利申請數量340萬件,其中中國佔了158.5萬件。

註冊制:投資者得以享受企業更完整的成長期。

關注領域:新業態、新模式(醫療資訊化、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新消費(眼視光産品、中醫中藥、齒科美容),進口替代(醫療器械、設備、耗材),生物科技創新(創新藥、創新疫苗、創新器械、創新技術服務商、檢測診斷新技術)。


給投資者的建議

第一,投資者千萬不要讓悲觀和恐懼主導你的投資決策過程。網際網路上什麼資訊都有,但有很多都是造謠,不要受到影響。

第二,不要把賭注壓在股市整體表現上,個股表現仍將分化。

第三,不要過分看重大環境的不確定性,高品質的上市公司有能力應對疫情和國際局勢帶來的挑戰的,我們應該去致力於發現這類公司,而不是試圖去預測不可捉摸的大環境變化。



周應波

 上海運舟私募經理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




看好自主、創新、出海三大方向

2023報告會6.jpg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明確看好三個方向:自主、創新、出海。


自主

自主,包括電腦信創産業、醫療器械、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的國産化過程。電腦信創行業過去是“漫長的黑夜”,現在大家個人手機、電腦上用的軟體,90%以上都是海外做的,特別是基礎軟體。但國産軟體開始普及,有一家軟體公司在1999年成立,一直到2020年前,他們的軟體一共賣出去2萬套,結果2020年當年就賣了200萬套。


創新

創新,主要看創新藥、人工智慧領域的機會。醫藥行業過去跌得比較多,主要受美聯儲和中國醫保局的影響,一個影響估值水準、一個影響産品價格,兩大因素已經利空出盡。從醫保支出結構看,中國創新藥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人工智慧為人口不足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思路。和ChatGPT聊天的時候,能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能幹的“百科全書式的秘書”。我覺得軟體和硬體都在急速地走向一個新的智慧時代,在未來三年時間,我們會看到一個新的主導産業出現,就像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的爆發那樣。


出海

出海,我們會看到更多“中國式的跨國公司”。網際網路行業前兩年遭遇了大幅下跌,不僅有監管的原因,也有人口紅利走到盡頭的因素。現在有幾個企業顯示了出海能力,拼多多走向北美市場,抖音在歐美發展得很好,騰訊在全球遊戲行業有很強的競爭力。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競爭力比想像的強大,可以參與全球競爭。製造業方面也是,三一重工海外市場的收入佔比已經達到50%,更不要説寧德時代這樣的新興企業,海外市場份額都在往上走。




*嘉賓觀點僅代表當時市場觀點,今後可能發生變化,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業務的宣傳推介資料、投資建議或保證,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部分業務以當地網點的公告與具體規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