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新聞
大財富管理時代的“指南針”——招商銀行《2021財富管理人群理財成熟度報告》重磅發佈

高階理財玩家都有什麼特徵?理財新貴如何做到“能攢會花”?中堅親子一族如何通過理財支撐起整個家庭的重任?富足的銀發一族如何做長期主義的堅守者?

這些問題都能從近期招商銀行發佈的一份報告找到答案。繼《2020年線上財富管理人群白皮書》之後,12月30日,招商銀行又升級發佈了《2021財富管理人群理財成熟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繼續從“理財成熟度”的角度對人群中與理財相關的知與行進行研究,並在去年的基礎上實現了視角更多面、維度更多元、客群有聚焦等三大升級。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理財成熟度”指數能夠成為引導財富管理人群從不成熟到成熟路徑的“指南針”,不同人群都能參照指數評價及建議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與應對,從而提升自身的理財成熟度。

“衝動”和“跟隨”,正在拖累你的投資收益

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超過20年,但“基金賺錢而基民不賺錢”的痛點日益凸顯,大部分投資者對自身的投資收益並不滿意。據相關數據統計,在2006-2020年這十五年中,主動股票基金業績累積增長910.68%,年化收益率高達16.67%,而歷史全部個人客戶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僅8.85%,其背後的底層原因是什麼?

《報告》顯示,目前財富管理人群較不成熟的投資狀態與財富管理市場快速的發展態勢不太匹配,理念認知明顯落後於投資實踐、“衝動型投資”及“跟風型投資”仍廣泛存在目前財富管理人群表現中。按照五檔理財“段位”劃分,72%人群處於較不成熟與不成熟“段位”中,而認知和行為的偏差是影響投資者成熟表現的關鍵因素。

深度獲取資訊,是“高階理財玩家”的投資法寶

一個時代越是快速發展,越是離不開學習。然而,大部分財富管理人群並沒有對投資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獲取資訊龐雜,無法有效助力投資決策。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自我提升的推動力,也是各項能力成長的關鍵因素,而及時獲取最新資訊、深度獲取金融資訊,則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報告》顯示,成熟財富管理人群將32%的月支出用於投資理財中,這一比例要遠遠高於非成熟人群的24%。他們中的近六成將每天關注金融資訊作為日常習慣,更青睞行業動態及政策新聞等深度資訊。

為了滿足客戶對資訊的渴求,2021年招行全面升級了“招財號”財富開放平臺,邀約超過70家頭部金融機構進駐,不斷生産優質財富管理內容,助力客戶降低投資焦慮、改善持有體驗,從容面對市場短期變化。

資産配置+長期投資,是投資成功的秘笈

全球資産配置之父加裏•布林森曾説過:“做投資決策,最重要的是要著眼于市場,確定好投資類別。從長期看,大約90%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資産配置。”可見構建科學合理的投資理財觀念,是獲得長期投資收益的源泉。

成熟財富管理人群正是擁有科學理財觀的代表。《報告》顯示,廣泛持有股票型基金及保障類産品是他們的重要特徵,既能手握充足保障類産品作為人生財富墊,也能配置收益與風險兼具的複雜産品:有82%的成熟財富管理人群持有股票型基金,超過8成人群持有重疾險、醫療險等。

同時,成熟財富管理人群有更強的持有定力與更好的收益表現,他們中高達68%的人群持有産品期限超過一年,而非成熟人群這一比例僅為40%。持有定力強使他們不輕易受市場情緒影響而跟風追漲殺跌,也為他們創造了更高的收益:成熟財富管理人群在2020年-2021年持有産品的年平均收益率為11.6%,遠高於非成熟財富管理人群的7.3%。

“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也是招行財富管理一直秉承的理念,深度服務並持續陪伴客戶,以“價值導向”助力客戶實現財富增值。

新手族“能攢會花”,銀發族收益穩健最長情

我國居民財富配置正由房産轉向資本市場,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退休一族加入理財市場,推動財富管理業務鏈縱深發展。

不同的人生閱歷造就了他們對財富管理的不同態度。其中,投資經驗不足兩年的新手族是活錢管理的積極分子,能較好地管理日常開支,超半數人會用日常備用資金購買活期理財,但對資産配置理念理解不深,現金類及固收類穩健型産品持倉佔比較中;親子族追求資産穩健增長,重視保障類産品,但對權益類産品持有定力有待提升;出人意料的是,銀發族是這三類人群中成熟度最高且收益表現最好的,因為投資年限較長,他們對資産配置理念和産品知識的掌握程度較好,更願意在權益類等複雜産品上進行嘗試,也會根據專業機構的建議進行資産配置和長期持有。

讓財富管理飛入尋常百姓家,既是財富管理機構為共同富裕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服務客戶和實現企業價值的機會。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家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財富管理銀行,招行將繼續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通過“優選産品+全面配置”的簡約投資模式和全程陪伴服務,將複雜的財富管理服務化繁為簡,與客戶共同成長。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部分業務以當地網點的公告與具體規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