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講堂第一期 黃濤:商業銀行應積極參與自貿港金融創新

    從自貿區到自由貿易港,我國經歷了哪些探索歷程?金融是經濟運作的核心,自貿港進程中,商業銀行在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方面將有哪些機遇和挑戰?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招商銀行海口分行冠名支援,南國智庫承辦的海南自貿港金融大講堂第一期節目邀請了招商銀行總行自貿業務專家黃濤作為主講嘉賓,就“海南自貿港建設與金融創新 ”這一話題與廣大讀者分享自己的觀點。

    自貿港是自貿區發展的高階形態

    眾所週知,我國第一個自由貿易實驗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3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2018年4月,海南迎來自貿區自貿港建設重大政策紅利;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公佈,標誌著海南自貿港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從自貿區到自貿港,我國經歷了多年持續的探索。在節目中,黃濤以時間線和名詞釋義的方式,全面梳理了保稅區、自貿區到自貿港的進階歷程。

    黃濤介紹,我國對自貿試驗區的探索從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開始,已經有近7年的歷程。而自貿港是自貿試驗區發展的高階形態,是當前最高開放形態的制度安排。

    黃濤特別梳理了自貿金融政策沿革。他表示,金融政策改革是自貿金融創新發展的起源,部分政策首先在自貿區試點,之後在全國推廣。金融領域的試點政策不僅在自貿區營造了金融創新的氛圍,為區內金融機構帶來了業務機會,宏觀上也為全國的金融改革探索了寶貴經驗。

    黃濤非常看好海南金融前景。他表示,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是連接宏觀金融政策創新與微觀市場主體的紐帶。“從自貿區到自貿港的各項政策及制度創新最終都會在微觀市場主體生産經營活動中體現。”他補充解讀道,金融的天職是服務實體經濟,自貿港建設是分步驟、分階段,金融服務也要與之配套。

    FT賬戶支援全主體全幣種全業務

    自貿港金融發展,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是基礎工程。海南自貿港總體方案指出,以國內現有本外幣賬戶和自由貿易賬戶為基礎,構建海南金融對外開放基礎平臺。通過金融賬戶隔離,建立資金“電子圍網”,為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境外實現跨境資金自由便利流動提供基礎條件。

    可以説,賬戶體系作為金融基礎設施對海南自貿港金融發展至關重要。對此,黃濤解讀道,FT賬戶體系是我國自貿區金融領域改革創新的重要成果,承載著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等重要使命。該賬戶體系不同於我國其他幾類非居民賬戶,如OSA賬戶、NRA賬戶,其中最標誌性的特點為:天生即為全業務、全主體、全幣種的賬戶體系。

    “由於人行對FT賬戶體系實施嚴格的‘分賬核算’管理,故FT賬戶體系天生就類似一個獨立的小‘銀行’,因此其體系構建、系統建設、産品和制度體系完善等都是非一日之功的非常複雜的系統性工作。”黃濤説,FT賬戶體系于2014年6月在上海自貿區正式上線,屬於探索的1.0階段;在海南自貿區複製推廣的2.0階段 ,標誌著FT業務已經從上海地區的局部業務向全國性業務發展;在天津、廣東自貿區複製推廣的3.0階段,目前,人行共同意廣州、深圳、天津共六家銀行(每個地區兩家)作為試點銀行複製推廣FT賬戶體系。

    黃濤介紹,FT賬戶是規則統一的本外幣賬戶,支援開戶主體全面,境外機構開立FTN,區內境外個人開立FTF,區內機構開立FTE,區內個人開立FTI,同業機構開立FTU。FT賬戶支援業務也較為全面,各項存貸匯兌業務都無政策障礙。

    金融服務要緊跟自貿港進程

    海南自貿港進程,商業銀行該如何擔當?黃濤認為,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三方面,涉及金融政策及金融服務配套。

    “商業銀行應加快金融制度創新和增強金融服務功能。”黃濤表示,在金融産品創新方面,建議突出服務海南自貿港實體經濟能力,可在優質旅遊資産證券化試點、涉海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航運物流金融産品、供應鏈融資、開發跨境醫療保險産品等方面做文章。

    在自貿金融領域,招商銀行緊跟國家自貿區戰略,憑藉網點佈局優勢、産品創新優勢、品牌優勢和跨境金融優勢,在業內樹立了標桿形象。

    黃濤在節目中分享了招商銀行在自貿區金融創新方面的的實踐和探索:招行在業內率先推出“自貿通”自貿金融服務方案,“自貿通”專門針對自貿區自貿港的政策環境和企業經營特點,定制創新集本外幣結算、資金匯兌、融資、現金管理等金融服務為一體的專業金融解決方案,能全面服務企業在區內及跨境生産經營中各種金融需求。

    “憑藉上述優勢,招商銀行將積極把上海、廣東等自貿區落地的優秀金融創新案例在海南自貿港複製推廣,將招商銀行在自貿金融領域的優勢轉化為對海南自貿港各類客戶的優質金融服務。”黃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