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金融知識 暢享美好生活

① 金融消費者,八大權益你都有!


財産安全權

金融機構應當依法保障金融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産品和接受金融服務過程中的財産安全。金融機構應當審慎經營,採取嚴格的內控措施和科學的技術監控手段,嚴格區分機構自身資産與客戶資産,不得挪用、佔用客戶資金。

知情權

金融機構應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及時、真實、準確、全面地向金融消費者披露可能影響其決策的資訊,充分提示風險,不得發佈誇大産品收益、掩飾産品風險等欺詐資訊,不得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

自主選擇權

金融機構應當在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允許範圍內,充分尊重金融消費者的意願,由消費者自主選擇、自行決定是否購買金融産品或接受金融服務,不得強買強賣,不得違背金融消費者意願搭售産品和服務,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不得採用引人誤解的手段誘使金融消費者購買其他産品。

公平交易權

金融機構不得設置違反公平原則的交易條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費者責任、限制或者排除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費者尋求法律救濟途徑,不得減輕、免除本機構損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依法求償權

金融機構應當切實履行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主體責任,在機構內部建立多層級投訴處理機制,完善投訴處理程式,建立投訴辦理情況查詢系統,提高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品質和效率,接受社會監督。

受教育權

金融機構應當進一步強化金融消費者教育,積極組織或參與金融知識普及活動,開展廣泛、持續的日常性金融消費者教育,幫助金融消費者提高對金融産品和服務的認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提升金融消費者金融素養和誠實守信意識。

受尊重權

金融機構應當尊重金融消費者的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不得因金融消費者性別、年齡、種族、民族和國籍等不同進行歧視性差別對待。

資訊安全權

金融機構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第三方合作機構的管理,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關係,嚴格防控金融消費者資訊洩露風險,保障金融消費者資訊安全。


② 消保故事會,風險防範我有招!


非法集資是圈套,科學投資要有道

案例線上:老張退休後,一直想著找個養老好去處。這天,老張參加了某公司組織的“養老山莊宣傳會”,隨後公司還帶老張一行老年團隊實地參觀,並承諾投資後每年可獲返利15%。老張聽後便將養老積蓄投入該養老山莊。誰知數月後,“項目負責人”突然消失,老張為此懊悔不已。

防範有招:養老類非法集資詐騙通常以高額利益分紅為誘餌吸納老年群體投資。不法分子深曉老年人心理,通過打造環境服務俱佳的“完美養老”基地,假借會員、充值等名義,以打折、優惠、高息返利等方式誘騙老年人投資,最終卷款跑路,讓老年投資人蒙受巨大精神和財産損失。


網貸騙局套路多,條款責任要關注

案例線上:大學生小李最近想購買一台新款遊戲機,無奈囊中羞澀。經學長介紹,他通過某網路平臺借款2萬,隨後“利滾利”欠款竟高達20萬。小李與借款平臺聯繫,希望減免還款金額,借款平臺隨即慫恿小李通過某小額貸款公司簽下更高額的借款合同,用於“拆東墻補西墻”。最終,小李因“鉅額”欠債無力償還,才告知家人並向警方報警。

防範有招:金融消費者要學會適度理性消費,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在簽訂貸款合同時,金融消費者應認真閱讀貸款條款內容,詳細了解清楚貸款的逾期滯納金、違約金、單利與複利及年化利率等關鍵資訊,增強風險甄別能力,避免遭受非法不良網貸侵害。


火眼金睛不盲從,虛假宣傳要明辨

案例線上:小佳在瀏覽網頁時,頁面彈出一則廣告宣稱“XX明星産品震撼來襲,25%超高收益零風險,開啟躺賺幸福之旅。額度緊張,手慢即無!”沒有投資經驗的小佳心動之下,立即投入2萬元購買該産品。一個月後,小佳不但沒有得到利息回報,甚至連本金也虧損全無,“竹籃打水一場空”,小佳後悔不已。

防範有招:面對紛繁的金融行銷宣傳廣告,金融消費者應關注金融機構的産品發行和廣告投放資質、推銷人員的從業資格。要正確認識到高收益往往伴隨高風險,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同時,日常也應主動學習基本金融知識,提高明辨非法金融行銷宣傳廣告的能力。


個人資訊勿洩露,電信詐騙要防範

案例線上:王大爺看到小區裏某商家正在搞促銷活動,推銷員稱掃碼註冊即可領取免費雞蛋和米油。王大爺動了心,便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按照頁面指引逐一填寫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號、家庭地址等等。過了幾日,王大爺及其家人開始頻繁接到各種行銷騷擾電話和短信。

防範有招:金融消費者應重視個人資訊保護,時刻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不隨意參與街邊問卷調查。在參加註冊會員活動時,應謹慎提供涉及自身及家人隱私的個人金融資訊,避免遭受電信網路詐騙侵害,蒙受資金財産損失。


徵信修復陷阱深,信用記錄要維護

案例線上:吳先生最近收到一條“徵信修復”短信,對方稱吳先生只需繳納一筆手續費,就能幫助其“洗白”不良徵信記錄。吳先生立即撥打“客服”熱線並按其要求,向指定賬戶支付手續費用。待轉賬完畢後,吳先生再次撥打對方電話再也無法打通,這才意識到上當受騙。

防範有招:任何打著“徵信修復”“徵信洗白”的幌子,要求金融消費者轉賬匯款的行為都是騙局。任何機構和個每人平均無權擅自修改、刪除真實無誤的信用記錄。金融消費者向徵信機構或資訊提供者提出異議申請是唯一的處理信用報告錯誤、遺漏資訊的途徑,且不收取任何費用。


銀行賬戶不外借,違法犯罪要嚴禁

案例線上:經朋友介紹,老劉加入了一個“開卡微信群”,通過群友牽線,老劉將其閒置的銀行卡賣給不法分子,同時也按照對方要求,“幫忙”誘騙身邊親屬辦理多張銀行卡出售以獲利。不久,不法分子利用這些銀行卡實施電信網路詐騙,老劉也因犯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防範有招:金融消費者應合理使用、妥善保管銀行卡。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賬戶或支付賬戶的行為屬於違法犯罪行為,5年內將被暫停銀行賬戶櫃面業務、支付賬戶所有業務以及不能新開立賬戶,同時還會影響個人信用記錄,給生活、就業、創業甚至家人生活帶去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