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説險 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網貸詐騙的套路

【案例回放】

張某接到一通陌生電話,對方稱其為銀行客戶經理,並在社交軟體添加張某為好友,向其發送工作證和機構營業執照,取得張某信任。因張某恰好有貸款需求,該“客戶經理”發來了“貸款申請”連結,並指導張某下載某銀行app進行線上申請。張某操作後立即獲得了5萬元貸款額度,但資金卻無法使用。“客戶經理”隨即創建了一個“指導提款群組”,在群內告知包括張某在內的其他成員,稱每人需繳納899元會員費才可提款。群友均回復“已繳費”,但張某對此情況開始産生疑慮,便至銀行網點諮詢。經溝通了解,銀行員工發現張某所出示的貸款app並非該行官方app,意識到這是一起詐騙,並提示張某注意資金和個人金融資訊安全,及時退群並登出卸載該app。

【案例解析】

部分不法分子通過網站、電話等渠道套取客戶基本個人資料資訊,假冒銀行機構“客服”或“客戶經理”,誘導客戶下載偽冒app並線上完成貸款資訊註冊。待受害人申請完畢後,便以審核額度或審核提現為由,凍結受害人資金,要求受害人繳納所謂的“審核費”“會員費”等各種名目的費用方可解凍貸款資金。在受害人向指定賬戶轉賬匯款後,不法分子隨即將其拉黑。

【風險提示】

1.正確辨別“套路貸”騙局。不法分子通過微信號、QQ號、電話、短信等渠道主動聯繫受害人,發佈“貸款門檻極低”“申請流程及辦理手續極簡”的誘騙宣傳廣告,甚至宣傳能“協助修復不良徵信記錄”以滿足借貸需求,騙取受害人信任。

2.正確使用借貸工具。消費者若有合理的貸款需求,應選擇正規機構和渠道,科學合理使用借貸工具和産品。

3.合理負債理性借貸。消費者應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借貸金額要在自身承受範圍內,同時提前合理做好負債規劃,避免陷入“拆東墻補西墻”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