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是利用網路戀情實施詐騙的套路!

隨著網路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單身男女選擇通過網戀來解決自己找對象的“難題”。網路上確實存在著許多“脫單”的機會,但也暗含著真假難辨的陷阱!


典型案例:

劉女士來到某行網點辦理轉賬業務。大堂經理了解得知,劉女士是要轉給一名聲稱叫做詹姆士的男子,該男子稱其在美國某石油天然氣公司工作,為來到中國與劉女士見面,需支付24000元與公司請假。但手頭錢不夠,故問劉女士借。網點工作人員提高了警惕,查看收款人姓名及銀行卡資訊,發現與“詹姆士”提供的資訊對不上:銀行卡收款人叫做馬某,收款行是某行佛山某支行。於是,網點工作人員建議她一定要確認清楚,謹防受騙。劉女士卻執意要求轉賬,大堂經理詳細詢問了解到:劉女士是在一個單身微信群里加到“詹姆士”的微信,對方每天與劉女士寒暄談心,引導劉女士投入感情並向其借錢。隨後,網點聯繫了當地派出所,與警察同志一起耐心勸阻劉女士轉賬。最後劉女士終於恍然大悟自己陷入了網戀騙局,她將“詹姆士”的微信刪除,並對網點員工表達了感謝。


案例分析:

1.大齡單身男女群體是容易遭受網戀詐騙的對象。騙子利用單身人士情感空缺、容易輕信他人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並利用虛假資訊誘導其逐漸受騙,乃至深信不疑。

2.部分消費者對現代新型詐騙手段了解不夠全面,識別能力較弱。與受害者“談戀愛”的可能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他們為騙取單身人士的感情,從而達到佔有其資金的目的,進行虛構事實、用花言巧語裝飾騙局,最終在受害人身上騙取高額錢物。

3.若發現自己疑似遭遇了情感金融詐騙的情況,應及時報警,並盡可能多地留存、提供相關證據,借助警方力量攔截騙局,以防發生更大的財産損失。


案件提醒

1.消費者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轉賬需求,不盲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語,多聽取家人和銀行工作人員的建議。

2.消費者不隨意掃描來歷不明和不正規的微信二維碼加入陌生微信群,不輕信陌生群聊中難以辨別真假的資訊。

3.學習防詐騙知識,增強自身識別意識。日常應多學習了解情感詐騙的特徵、處理流程以及常識,通過掌握防範知識有效識別詐騙分子的謊言,避免資金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