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觀點

讓他三尺又何妨:中美貿易協議的啟示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丁安華


一、疫情下的中美貿易:相互依賴增強

近年來,中美在政治、經濟、科技和外交上摩擦不斷,脫鉤論甚囂塵上。不過,與人們的直覺相反,今年疫情暴發以來中美貿易關係呈現出乎意料的“韌性”。以中國出口看,今年2月至8月美國市場所佔份額由13.6%升至19.0%(圖1);以美國出口看,二季度對華出口率先回升(圖2),出口中國市場的份額由5.2%升至8.0%,而對其他貿易夥伴的出口仍處於負增長區間。

圖1:中美之間的出口市場份額上升

資料來源:Macrobond、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2:美國二季度對華出口率先回升

資料來源:Macrobond、招商銀行研究院

中美雙邊貿易在疫情困難時期的互相依賴,説明兩國在過去三十年構建的經貿關係具備相當韌性。另一個因素,就是中美之間達成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經濟貿易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的影響。

二、《協議》的內容與目標

《協議》的核心是中國擴大自美進口,要求2020-2021年“中國應確保在2017年基數之上,擴大自美採購和進口製成品、農産品、能源産品和服務不少於2,000億美元”。其中,2020年擴大進口目標為767億美元,包括329億美元製成品、125億美元農産品、185億美元能源、128億美元服務。

《協議》目標是以增量來描述的,即以2017年為基期擴大進口。而2017年是中國自美國進口(或美國對華出口)的峰值(圖3)。具體測算商品和服務的年度進口金額時,存在一個如何理解基數的問題。我相信兩國的談判團隊對基數的理解不會有歧義,但從外界看,基期數據的口徑仍模糊不清:究竟是基於中國進口數據還是美國出口數據?中美數據的差異,可能來自於轉口貿易、運輸/保險成本以及關稅等方面。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的事實清單(Fact Sheet)倒推出來的2017年基數,不僅高於美國當年的出口數據,也高於中國的進口數據(表1)。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美國事實清單的目標金額是其附件所列558種商品(HS四位編碼)分項進口目標的加總,而每一分項的基數很可能是單獨選擇的(注1),即一部分商品進口以中國數據為基數計算,另一部分商品進口以美國數據為基數計算。協議文本只約定了大類商品/服務的總增量,並沒有給出558個分項商品的具體目標,這加大了外界評估協議執行進度的難度。

圖3:2017年美對華出口是貿易摩擦前的峰值

資料來源:Macrobond、招商銀行研究院  

表1:基於不同數據口徑計算的2020年中方自美進口目標(億美元)

資料來源:USITC、海關總署、招商銀行研究院

三、上半年完成《協議》年度目標的25%

根據中美兩國的公開數據,我們對上半年協議執行情況進行了估算(注2)。商品進口方面,兩個口徑匡算的結果基本一致:製成品、農産品和能源三大類協議商品進口額合計完成全年目標的23%;線性估計對應上半年時點目標完成率46%(圖4和圖5)。服務進口方面,受出入境限制的影響,上半年中國的服務進口不增反降。根據美國出口數據(服務貿易僅有美方數據),上半年美國對華服務出口累計同比下滑33%,二季度單季同比下滑43.5%(圖6)。美國對華服務出口191億美元,按金額計完成率約為全年目標的28.1%;線性估計對應上半年時點目標完成56.3%(圖7)。

整體來看,上半年中國自美進口商品和服務共521億美元(美方口徑),《協議》總採購年度完成率為25%,半年時點完成率50%。

圖4:《協議》商品進口目標完成率(美國數據口徑)

資料來源:U.S. Census Bureau、PIIE、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5:《協議》商品進口目標完成率(中國數據口徑)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PIIE、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6:上半年美國對華服務出口大幅下滑

資料來源:Macrobond、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7:上半年服務採購全年目標完成率28%

資料來源:U.S. Census Bureau、招商銀行研究院

四、目前《協議》執行明顯提速

觀察協議執行的“動能”(進口當月同比)更有意義。進入二季度,中國從美國進口和採購逐步提速,特別是能源産品。根據中國進口數據,二季度以來我國自美進口金額顯著回升,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增速高於其他國家(圖8)。8月自美進口同比增速1.8%,自非美國家進口-2.4%。從分項數據看,二季度以來協議相關商品進口增速顯著回升,由負轉正,高於其他非協議商品(-13%)(圖9)。

1-8月美國口徑下,《協議》商品全年目標完成進度為33.4%;中國口徑為32.5%,均較1-6月提升近10個百分點。

圖8:二季度我國自美進口增速高於非美國家

資料來源:Macrobond、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9:上半年農産品、能源進口同比為正增長

資料來源:USITC、招商銀行研究院

五、全年協議完成情況評估

評估全年《協議》完成情況,需要逐項分析。數據上,製成品採購兩國口徑的差距不大;農産品採購中方口徑高於美方口徑;能源採購美方口徑高於中方口徑;服務貿易數據目前只有美方口徑數據。

(一)農産品

依據美方數據,1-8月農産品採購完成全年進度的28.7%,比上半年提速9.3個百分點(圖10)。

由於佔據中國自美進口農産品近六成(2019年54%),大豆進口對《協議》農産品採購目標的完成至關重要。上半年我國進口大豆同比增長13%,但自美進口大豆增速為-53.7%,主要由收割季節錯位導致。上半年南半球大豆正值收割旺季,我國自巴西進口大豆佔比73%,從美國進口僅佔17%。美國大豆的主要收割季在10月份,相信下半年將迎來美國大豆進口旺季(圖11)。我國大豆供給長期依賴進口,且目前大豆庫存位於低位,為增加採購美國大豆提供空間。進入三季度,中國採購美國大豆開始加速。7月開始,美國農業部(USDA)陸續披露中國買家簽訂大規模大豆採購合約,8月6日單周購買量創2016年11月以來最高。

過去幾年,我國大豆進口均在350-460億美元之間,若2020年進口總量達近年高位,在不影響我國與巴西、阿根廷大豆貿易的情況下,預計最多可以自美進口210億美元大豆,較2017年增加50%,對應《協議》中今年農産品進口目標的60%(圖12)。

圖10:農産品進口執行進展

資料來源:U.S. Census Bureau、PIIE、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11:大豆購買具有明顯季節性

資料來源:Macrobond、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12:我國自美進口大豆仍有較大空間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13:我國自美購買其他農産品大幅增長

資料來源:Macrobond、招商銀行研究院

除大豆外,我國對其他農産品採購實現了強勁增長,1-8月累計同比增速達76%。其中,豬肉的採購同比增速大幅提高,1-8月累計同比增長251%(圖13),佔農産品採購的比重從去年末的6%升至今年1-8月的13%。此外,根據美國農業部高頻數據,7-8月我國加速購買棉花、玉米、高粱等農産品。考慮相關農産品收穫期都在下半年,採購有望進一步加速,與歷史規律相符。綜合來看,除大豆外其他農産品採購全年增速有望超過90%,對應《協議》中今年農産品進口目標的40%。

綜上,進取情形下,今年我國採購美國農産品的目標仍有可能實現。

(二)能源類産品

1-8月能源採購完成進度偏低,且中美兩國口徑差異較大。按孰高原則也只有18.4%(美方口徑,圖14)。原油佔中國自美進口能源産品的八成,但一季度採購金額明顯受到價格大幅下跌的拖累。隨著油價在5月回升,原油採購金額同比增速大幅回升,上半年累計同比增長28%。5月單月進口創2013年有數據以來最高。5-7月,我國自美原油進口金額已恢復至疫前水準,處於貿易摩擦開始前的高位。

我國原油進口主要源自中東、西非和俄羅斯等地區,美國的份額一直很低(2%)。完成《協議》目標需要調整進口來源的結構,考慮到原油採購主要由政府企業主導且具有很強的執行能力,全年仍有可能實現協議目標。

以當前原油價格水準計($41美元/桶),完成協議目標需自美進口原油7,500萬噸。假設今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增長10%(過去五年均值水準),則我國自美進口原油佔比將由2%大幅提升至13%,對其他來源地份額形成一定擠出(圖15)。

圖14:5月原油自美進口開始提速

資料來源:U.S. Census Bureau、PIIE、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15:協議目標下我國自美進口原油佔比大幅提升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招商銀行研究院

(三)製成品

1-8月製成品進口累計完成率約為40.0%(美方口徑,圖16)。製成品包含的協議商品種類(HS4位編碼)最多,佔558項中的295項。1-8月中國自美進口製成品累計同比增速為2.7%。佔比最高的製成品分項包括積體電路(佔比16.4%)、汽車(佔比14.7%)、半導體製備設備(佔比7.4%)和醫學儀器(佔比6.5%)。

製成品採購完成協議目標有較大難度。原因有三:一是從分項商品看,佔比最高的四個分項漲跌不一,近期並無明顯改善。其中,積體電路進口保持較強韌性;半導體進口增長強勁但增速快速回落;汽車進口增速大幅下挫,雖然8月單月顯著回升,但累計同比仍為-28.2%;醫療器械進口仍處於負增長。二是製成品項目進口彈性較小,從過去三年經驗來看,月度波動並不顯著(圖17),8月當月同比增速已創近三年新高,下半年持續回升動力有限。三是製成品項目分項較多,進口主體多元而且多由市場主導,政府推動進口的能力不足。

我們預計,樂觀情形下,製成品採購目標的最高完成率約三分之二。

圖16:製成品採購執行進度

資料來源:U.S. Census Bureau、PIIE、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17:製成品進口累計同比增速波動較小

資料來源:U.S. Census Bureau、招商銀行研究院

(四)服務

新冠疫情對全球服務貿易衝擊巨大。1-7月我國服務貿易進口顯著萎縮,逆差大幅縮窄43.4%(圖18)。旅行、運輸、智慧財産權使用費三大主要分項的逆差均大幅縮減,分別下滑46.8%、29.6%和7.9%(圖19)。旅行項(含留學、旅遊、就醫)佔總服務貿易逆差的八成左右,疫情之下旅遊項幾乎完全停頓。運輸項近期雖有所修復,但仍大幅低於疫前水準,7月當月同比-28%。智慧財産權服務方面,中美貿易摩擦將對該項持續形成拖累。

我們預計,今年服務進口將大幅縮減,協議目標的最高完成度僅為二分之一。

圖18: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縮窄41%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圖19:旅行、運輸項目服務貿易逆差大幅下降

資料來源:WIND、招商銀行研究院

綜上所述,樂觀情形下,預計今年協議目標完成水準約60-70%。商品進口整體最高完成協議目標的80%,其中農産品和能源存在完成目標的可能,製成品最多完成目標的三分之二。服務採購無法實現年度協議目標。

六、中美貿易關係展望

隨著《協議》於今年1月15日正式簽署、2月15日生效(美東時間),歷時兩年多且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終於偃旗息鼓,雙方對加徵關稅按下暫停鍵。根據《協議》安排,雙方會定期舉行各層級會議,包括“指定官員”的每月會談、“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辦公室”負責人的每季度會議、定期宏觀經濟會議,以及每6個月的“貿易框架小組”(Trade Framework Group)會議。

在雙方政治、外交和軍事對話機制不暢的情況下,《協議》的對話機制可能超出貿易範疇,在當前中美關係極度動蕩的時刻,成為兩國之間為數不多的制度性對話通道。

基於上半年《協議》執行大大落後於時間進度,本應于8月15日舉行的第一次“貿易框架小組”會議取消,引發市場諸多聯想。後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會議在當月25日舉行。會後中美雙方分別發表聲明,表示將繼續推動《協議》執行。

《協議》中規定了雙方爭端解決機制,如一方認為另一方的行為不符合《協議》,可通過申訴發起爭端解決程式,由“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辦公室”評估後,以最高效的方式(in the most efficient manner)進行雙方磋商。若雙方達成共識,可調整協議;若雙方不能達成共識,被申訴方可退出協議。

總體來看,今年我國對美國商品的採購難以全面實現《協議》目標,雙方應該都有思想準備。從首次“貿易框架小組”會議的會後聲明來看,美方對《協議》執行進度的心態微妙,對未來中美貿易關係的演進提供了啟示。

首先,美方難以承認中方完成了協議。其次,美方應當也不願意對協議做出有利於中方的調整。《協議》約定,“如因自然災害或其他雙方不可控的不可預料情況,導致一方延誤,無法及時履行本協議的義務,雙方應進行磋商”。現實中新冠疫情不可抗力影響已經發生,但要承認這點似乎與特朗普一貫的撒潑賴皮性格不符。最後,美方也難以退出協議。疫情蔓延之下,美國經濟仍然疲弱,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不降反升,《協議》的繼續執行對美國經濟明顯有利。

在我看來,美方的最優回應就是延續《協議》框架,回避對數量性目標的定量評估,而注重對結構性問題的定性評估。這與美方8月25日聲明的立場一致,暫時擱置《協議》執行的分歧,用時間換取空間。下次高層級會議在明年2月15日,屆時美國大選結果已經揭曉,中美貿易或將迎來全新的框架。

七、啟示:讓他三尺又何妨

在中美關係全面倒退的背景下,中美貿易由於《協議》的存在而具有“壓艙石”的作用。2018年以來,中美雙方歷經13輪艱難談判,其積極意義不在於談成什麼樣子的協議文本,而在於談判過程本身,這一點啟示對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是極為深刻的。

回顧二十年前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的談判和這次的貿易協議談判,我們都很容易將重點放在了最終的協議文本。不管是當時為加入WTO而做出的承諾還是現在關於擴大從美國進口的承諾,都有人説我們讓步太多。在激進民族主義抬頭的今天,甚至有“不平等條約”的誇張不實之説。

如何管控中美關係?關鍵在於“談”。避免最壞的結果,需要回到談判桌,而不是隔空對罵。談判就要準備做出妥協和讓步。美方不願意退出《協議》,仍希望中國能繼續擴大從美國的進口。既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阻擋,不管是貿易領域,還是其他議題,讓他三尺又何妨?

註釋
1-參見https://www.csis.org/analysis/mystery-math-us-china-phase-1-purchase-figures-do-not-add
2- 中方數據來自“海關統計數據線上查詢平臺”;美方數據來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網站。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部分業務以當地網點的公告與具體規定為準。